01
“如果大家发现我时,我还没能死掉,求求你们,千万千万千万不要救我。就让我慢慢死去吧,救我,只是在加深我的痛苦。”
这是济南大学一名女生在宿舍自杀前,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段话。
几天前,这个如花年纪的姑娘,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悄悄喝下毒药,躺在床上,平静地迎接自己的死亡。
警察调查后,发现属于自杀,家属也没有异议。
但随后,一封女孩留在QQ空间上的遗书被发现。
几千字的长文,在女孩对世界最后的倾诉里,她的死因,竟然和她的爸爸有关......
遗书里,她讲述了从小到大诸多噩梦般的经历,每段噩梦,都来自父亲让人窒息的管制和暴力。
最开始是很小的时候。她害怕碰水,妈妈要给她洗头,她不愿意。爸爸见了,举起手上来就是一巴掌。她甚至还没反应过来,鼻子已止不住地哗哗流血。
上了学,她看不懂语文词典,懵懵懂懂去问爸爸。爸爸解释得不耐烦,抄起那本厚厚的词典,径直朝她砸过来。她当场被吓得尿了裤子。
搬了新家,她在浴室洗澡时撞到了装修剩下的架子。脚被划破,流了一地的血。爸爸嫌她做事不稳重,恶狠狠地扔来一句,“怎么不把你的脚割断”,并好几天不和她说话。从那以后,她不敢生病不敢出意外,只怕爸爸会生气。
女孩的内心渐渐支离破碎。她说自己永远在看着爸爸的脸色活着,喘不动气。一举一动,穿衣打扮,出门聚会,都被牢牢钉死。她什么也不敢做,只怕犯一丁点儿错,就惹得父亲暴跳如雷。
在并不长的十几年人生中,她早已想过很多次死亡,但每次都忍住了。她以为,上了大学,就能逃离。但还是没能躲过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天,因为考研和选调,父亲和她产生了意见分歧。她很想考研,去大城市闯一闯,可父亲立即不高兴,撂下一句,“你爱怎样就怎样,以后别和我有来往”,挂断了电话。
她太累了,最终,选择结束自己压抑的生命。
最让人难过的是,就连自杀,她也恐惧地想到,万一自己没死成,爸爸一定又会骂她,不让她上学。所以她恳求看到这封遗书的人,千万不要救她。
有的父母带给孩子无限的温暖和爱,有的父母则是孩子一生痛苦的来源。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当爱支配一切时,暴力就不存在了;当暴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世上没有哪一种爱,以伤害的方式出现,如果有,那也是自私,并不是爱。
02
可这样的悲剧从来不是个例。我们亲眼见过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打压下长大,又在日趋沉重的心理阴影下被迫走向绝境?
一年前,那个14岁的武汉初三男孩张某锐,在教学楼5楼的走廊,他爬上栏杆,一跃而下。
他在学校犯了点小错,母亲来后,大声训斥、辱骂:“你还要脸吗?”,隔着一道墙的同学,全听见了。
犯了错,不听话,就是不留情面的咒骂。
从来看不见宽容的绝望下,少年难以抚平自己的沮丧和羞愧,唯有仓促地告别了世界。
两年前,那个17岁的上海高二男生汤某。在车来车往的高架桥上,他打开车门冲到桥边,不带一丝犹豫地跳下。
在学校,他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可回家的路上,母亲又开始数落他。途经高架时,妈妈甚至不顾车流,突然停在路中央,跑下车去教训后排的儿子。
来自至亲的不理解和否定,是最锋利的矛。孩子用自尊心织起的小小盾牌,轻而易举,就被击得粉碎。
03
心理专家表示,孩子们的心理问题,75\%是由家庭环境引起的。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重复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得到了幸福,就重复幸福;如果你得到了痛苦,就重复痛苦。
对于那些赐予了孩子痛苦的父母,他们的错误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一时的,而是深深的刻在了他们的心里,给他们的身体绑上了沉重的石头。
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一书写道:有一类父母,他们一面似乎爱着孩子,另一面却好像跟子女有深仇大恨一般,会直接、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你,伤害你。让子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对,根本就不配被好好对待。
所以,我们看到女孩的遗书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 “害怕”:
一想到爸爸就好害怕好害怕;
爸爸的伤害至今觉得害怕、全身发抖;
我不可能逃脱爸爸的命运,我太害怕了,我承受不住了……
你的孩子力量弱小,需要爱和保护,而不是可以随意地被对待。
博主@愁容骑士典当记 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医生复诊抑郁症的孩子,小孩在看书,医生夸说“这孩子真用功”。结果孩子的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
医生急得跳脚。无论怎么叮嘱,父母还是忍不住要用鄙夷讥讽的语气挖苦孩子。
辛辛苦苦治好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一句话,前功尽弃。
博主的一句话,一针见血:“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就是因为你啊。”
明明是自己亲生的,却永远在用最恶毒刻薄的话摧毁她,然后又问,“你为什么不听话?”
明明是父母病了,却要逼孩子吃药。一边摧毁,一边问:你怎么那么脆弱?
04
鲁迅先生在《我们怎样做父亲》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一句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另一句是“自己背着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简单来说,养育孩子如同等一朵花开,等一棵树长大,刮风的时候需要遮挡,害虫来的时候需要呵护,除此之外,需要的便是尊重与爱。
教育,更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会唤醒另一个灵魂。
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控制拉近不了任何距离。
尊重与爱,这才是父母之爱的本质。
唯有如此,你才有幸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