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un 儿童是在塑造人类本身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老子《道德经》 儿童是在塑造人类本身——不仅仅是一个种族、一个社会阶层或一个社会集团,而是整个人类。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童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状态而已。正如发育中的胚胎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我们种族发生的历史,因此,儿童的心理便重演了尼采所说的“人类早期的功课”。 ——【瑞】荣格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可能是人类的最高成就,它自身就包括我们所有渴望的东西。因此,我们最终的也是最急迫的渴求就是这种更高质素的人类。 ——【美】威廉·马克威克 教育决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德】斯普朗格 “整全”的人的内在向度 人有许多种子不曾能发展。我们的责任便是设法使这些种子生长,平均地发展它的各种自然禀赋,无过无不及,使之实现其究竟。 ——【德】康德 每一个人都是由“勤体(body)、灵魂(soul)、精神(spirit)”构成的统一体,人智学探讨的是人的本质,人与世界及宇宙之间的互动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作为整体的、存个性的人而存在,因而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灵魂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创造潜力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应协助他开发这种能力。 ——【德】鲁道夫·斯坦纳 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最终要解决的是人的自我责任感问题,我们要承认任何外部教育的基础都是自我教育。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苏】苏霍姆林斯基 心智的陶冶对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是最佳的帮助,受过教育的人能做文盲所不能做的事。学习过如何思维、推论、比较、鉴别和分析的人,一个提高了鉴赏能力、形成了判断力和敏锐观察力的人即使不会立刻成为律师、或辩护人,或雄辩家,或政治家,或医生……但是,他的心智处于的状态使他能够从事上述任何一门科学或职业……而且他会轻松地、优雅地、灵活地、成功地完成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心智陶冶是特别有用的。 ——【英】约翰·亨利·纽曼 培育一个儿童需要一个社会 学校即社会。学校是一个微型社会实验室。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美】约翰·杜威 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全部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中】陶行知 教育儿童成一完全之人格。得为国家社会之一员者。是谓教育之目的。明乎人为社会的生类个人之意志,即社会之意志而不得不受社会之制裁因其养成公共的精神保自己与社会之调和与发达者,是谓社会教育。 ——【清】汪荣宝 社会意识形成的第一步是复兴“家庭或部落精神” ……儿童之间的这种团结是自发需要的产物受无意识的力量的导引和受社会精神的鼓舞这一现象需要一个名称,我把它称为“社会内聚力”。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温和而有力量”——儿童的世纪 所以要尽早观察你孩子的脾气——在他最不受约束的时候,在他玩耍的时候,在他以为你看不到他的时候。看看他有什么主要的激情,有什么突出的倾向,看看他时暴躁还是温和,是莽撞还是胆怯,是悲悯还是残酷,开放还是保守,诸如此类。因为如果他身上的这些特征不同,那么你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而且你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运用你的权威。 ——【英】约翰·洛克 “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它剥夺了孩子培养“抗挫折力”的机会。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或者生气、心烦等等)。”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美】简·尼尔森 我们学校专门安排了若干节课,学习如霞光、傍晚、草原、田野、河流、潺潺、闪烁、轰鸣等词。我跟学生一道用这些词作文词语深深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他们学习用词语说明最细膩的感情,表达对周围世界的即象。这是一门不易掌握的,甚至也许是最复杂的学校科学。而这门科学的基础是在小学奠定的,小学疏忽了的东西,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其实不必急着追逐模仿大人的步伐,岂不知他们向往你们更多。 ——【俄】列夫·托尔斯泰